留在玉石里的時光
(2014-12-12)
作者張貴凌 星期一 我透過眼縫透過還未擦干的鮮血, 看到了我將要生活的世界。 林文樂、董提《我們都是好孩子》 星期二 門前坐著我的外婆, 河里有只可愛的鴨子, 天上有個大月亮, 我的玻璃瓶般美好的童年。翟倚衛《午茶十分》 星期三 一切開始在那個不易察覺的生命的罅隙, 在那個夏天快要結束秋天馬上來臨的時光裂縫。陳羲《時間都去哪兒了》 星期四 我不停地追逐那黑色的幸福, 就像蒙上眼睛尋找來時的路。作者董學清 星期五 我觀望著這一婆娑世界的翻天覆地, 懷著無知無覺的意識欣賞著。陳羲《時間都去哪兒了》 星期六 文字從我的指尖以鮮血的形式流出, 我聽到它們落到紙上發出鉆石般的聲響,張克釗《心路》 星期天 我老了, 老得失去了記憶的想像力, 我感覺我是在一剎那間就衰老的。陳慶文《萌芽》 一天,一個月,一年,數十年,再小的玉石,都有時間的痕跡,很久很久,久到模糊了歲月。它們有幸被人發現,豐富了生命,用智慧澄清了陰霾中的雜質,用技藝撫平了心口的斑駁,用歲月守候了邊緣的流沙。然后安然地靜候著,自己的時刻。趙顯志《封塵的記憶》局部 人呢,似乎就不那么幸運了,有時候,我們也不知道時間去了哪里,到底是我們遺忘了時間,還是時間辜負了我們?生活從來都不容易,很多時候,我們回過頭來想到最好的時光,打開封塵的記憶,然后把心交給時間去驗證,去等待,等待著漸漸溫暖的光線。趙顯志《封塵的記憶》 有些人可以持有玉石,讓它穿行在一整個人生,這輩子,琢玉、刻石、讀玉、賞石,用生命去解讀玉石,其實也是在審視自己。生命是短暫的,因為短暫,所以人們更懂得珍惜,如此,對于一位真正讀懂玉石的人來說,也更能懂得它的珍貴之處,玉石延續了這份可貴,留住了最美的光景,可以開出明媚的花朵,可以歌頌美好的事物,可以傳遞生命的意義,守住了流逝的時光,封塵了記憶的歸處。編輯/lili版權歸漢家新石器網站所有,轉載請保留出處